在學習過程中,常聽到
家長殷殷期盼的說:「好好讀書,才會賺大錢。」
接著面帶恐嚇的說:「不讀書,去路邊撿破爛。」
孩子們乖乖的聽話,不斷的努力讀書,爭取學歷,
但最後大部份的結果,並沒有想像中飛黃騰達的樣子,這是為何呢?
我想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要專心,才能有收穫,
要讀書,就要專心讀書,
要賺錢,就要專心賺錢,
但是我們最常給孩子觀念的是:「專心讀書去賺錢」,
那到底是要專心讀書,還是專心賺錢呢?
我想最後的結果是專心讀書,但分心賺錢。
試想我們的孩子,從國小開始,就常常為了錢與家長吵架,
我考一百分,你要給我多一點零用錢,或是買新手機。
他們讀書的真相,是為了追求賺錢享受,還是真的想要讀書?
大家常常都會羨慕,那個孩子好認真,而且很喜歡讀書,
為什麼我家這個像牛一樣,要打一下、罵一聲,才會寫一個字。
再想想,問這些家長:「你的孩子讀書那麼好,有跟你要那些回報嗎?」
這些孩子的家長總是有相同的答案:「沒有捏,就偶爾跟我要買書錢。」
當事情變得純粹,我喜歡學習、我喜歡賺錢、我喜歡看書,
那結果也會變得很單純。
如果事情變得複雜,學習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買名牌包...
那結果也會變得很複雜
或許世界很複雜,但以純粹面對複雜,不也是另一種自在生活的表現。
況且孩子的初心,是那麼的潔淨單純。
這篇文章寫得很鬆散,但若仔細思考,
你會發現裡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有共同的結論:
專心讀書,分心賺錢 -->看似專心讀書,其實分心想著賺錢-->
看似專心讀書,結果分心想賺錢,最後什麼都沒有,白忙一場。
各位,我們是要重視學習的本身,
還是要讓學習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理由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