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總統,是這麼介紹自己:
1.七歲時父親在官司中敗訴,放棄土地,他開始外出打工;
2.九歲喪母。
3.二十二歲初次經商失敗。
4.二十三歲競選州議員落選;同年失業、投考法學院落第。
5.二十四歲,向朋友貸款經商,同年破產,此後用十六年時間清還債款。
6.二十五歲再次競選州議員,終於成功。
7.二十六歲即將結婚前,未婚妻去世。
8.二十七歲臥病半年。
9.二十九歲爭取擔任州議員發言人失敗。
10.三十一歲爭取成為選舉人失敗。
11.三十四歲參加國會大選落選。
12.三十七歲再次參加國會大選,當選。
13.三十九歲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
14.四十五歲競選參議員落選。
15.四十七歲爭取共和黨副總統提名失敗。
16.四十九歲再度競選參議員又落敗。
17.不過五十一歲時,他當選美國總統。
這位總統是美國史上,被稱為最偉大的"林肯"
他自認為一生有35次失敗,僅有3次成功。
當孩子成長,學走路時,那個孩子不跌倒。
當孩子上學,算數學時,那個孩子不會計算錯誤。
當孩子長大,暗戀對方時,那個孩子心裡不七上八下。
當孩子出社會,進入職場時,那個人不被老闆罵。
這些算失敗嗎?
在教育過程中,常告訴孩子,
失敗為成功之母、重點是過程不是結果
轉個身,
開始
害怕孩子的失敗,打擊他們的信心
害怕孩子的弱小,成為面子的笑話
害怕孩子的受傷,造就無法回復的傷害
就在害怕中,孩子只有順利,沒有失敗
-----------------------------------------------------------------------------
真有失敗這種事嗎?
成功的人,會說,這是過程不是失敗。
悟道的人,會說,這是體悟不是痛苦。
阿亮說;這是練習,現在的你,是以前練習的總合
所以這世界,到底有沒有失敗,
我想這個答案,只能存在你的思想中。
這個思想,是教育所灌輸我們的,
教育的方法讓你學會,恐懼、害怕、畏縮
而我們也的確把這些發揮到極致,
並且將其,再傳給下一代
----------------------------------------------------------------------------
我們害怕孩子的未來(但沒有人知道未來)
因為害怕未來,所以要讀很多書(但書真的是對的嗎?)
因為要確定比讀更多,所以發明考試(是考試還是烤死)
因為要考試贏過別人,所以不擇手段(只為了拿到100分)
結果讀得很高,沒有任何人生的練習,
遇到挫折,人生就結束了。
-----------------------------------------------------------------------------
人總是善忘的,
多年前一篇報導,震驚了台灣
一位從小到考上醫學院,都是榜首的孩子,
到了醫學院,不管怎麼讀,都永遠只能得到第二名,
它崩潰了,因為他的人生不能有失敗,
只能當永遠的第一名,
最後這位孩子,自殺了,只因為無法得到第一名。
失敗,一個沉重且莫名的壓力,在你我的肩上嘻笑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