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記憶跟經驗,或許已跟不上現代的科技進步
但
小時候的感覺跟想法,或許跟你的孩子是一樣的
六月底,離別的日子,終於結束了每年離別後,總會靜下思索這群孩子
從見面到道別時的差異
但我今天想談的是... 看下去,記得看影片喔!
(阿亮的臉很認真)
------------------------------------------
今年最後一堂科學課,想了很久
決定給每班的孩子
都做不是很簡單的竹筷投石器(如下影片)
看看每班的孩子有何不同
今天是最後一班了
回想每個班的感覺,心情像是吃辣梅
辣到快哭出來,但卻又極度享受每一口咬下去時
那種又脆又辣的被虐待感
享受的是:早知會是如此,每次試,每次都猜對
虐待的是:早知會是如此,何必再測試一次
四個班,結果全部都不一樣
第一班:孩子全都3、4年級,自己全部完成佔7~8成
第二班:孩子全都5、6年級,自己全部完成的不到一半
第三班:孩子混齡3--6年級,一半以上,教半天都教不會
第四班:孩子全都6年級,4/5需要幫忙才能完成
或許你會發現,越高年級的,越做不出來
而阿亮還有其他發現
做得出來的,平常上課時細分為兩種
第一種:上課愛搗亂的
第二種:問題問不完的
開始動作後
第一種:
眼神炯炯如炬,專注力在瞬間完全凝聚
失敗後,會思考應對方針,接著再動作
第二種:
拿著材料比對一番後,再開始動作
做不出來的,平常上課也細分為兩種
第一種:不斷背書,還會畫重點的
第二種:上課容易放空,看似文靜不講話的
開始動作後
第一種:
眼神緊張害怕,說明完,馬上動作
失敗後,快速重來,不斷重複相同動作,
第二種:
隨便做做,也不發問求助,等最後老師幫忙,
並詢問以後,才勉強從座位上離開
----------------------------------------
或許各位家長可以思考想想,這些孩子平常在幹嘛。
他們是怎樣在過生活的
而他們過的生活,是怎樣被我們大人安排的
若有機會,我會在最後一堂
找一點時間與家長討論觀察到的結果
再講出孩子特性時
家長都會有大略相同的回應,舉例如下
1.那怎麼辦
2.如何補救
-----------------------------------------
阿亮想請各位家長回憶一下,這些場景
小時候,你罰寫時在想甚麼
小時候,跟同學吵架後,挨打時的痛苦
小時候,偷錢被爸爸罵以後的感想
小時候,連珠炮的轟擊,對你身心的變化
小時候,每天考試,對你的學習有甚麼幫助
當你的小時候,出現這些情景的時候
你覺得對你現在的人生與個性,有甚麼影響
回想你自己的小時候,再看看你孩子的狀況
或許你會找到一些答案
----------------------------------------
最後,阿亮今天聽到
有個學生,好像因為考試錯一題
被學校老師罰寫一千次
結果安親班老師,只好發動全班幫那位學生寫
阿亮騎車回家時,反覆思考這件事
阿亮嘗試合理的解釋這件事:
是學校與安親班老師合作
讓學生學會,感恩他人的幫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