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站在講台上,常常都會說:你在看哪裡,發呆喔!我在講,你有沒有在聽。
我們誤以為的發呆,真的是發呆嗎?
孩子沒看著老師,趴在那裏,側頭看著窗外,若有所思的閉上眼睛
就是發呆?
阿亮其實以前也常犯這個錯誤,直到近兩三年,阿亮才知道
大部分的人類,在各種感覺器官中,大約有70%是靠視覺。
比如說:
1.你看著別人的嘴唇動,會誤以為在說罵你的話,然而常常是我們自己會錯意。
2.在黑夜中開車,看到遠方閃紅藍燈,就會以為是警察。
大部分的人,都非常的依賴視覺,且會害怕對方沒看著你,就是沒有在聽你講話。所以我們教導孩子必須與人講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而也正因如此過度依賴視覺,因此常誤會了許多事。甚至扭曲了事實,而不知覺,這在教學中也很常見到。
阿亮想要大聲疾呼
你知道不是所有孩子都是視覺型的嗎?
你知道有些孩子是聽覺型的嗎?
你知道有些孩子是觸摸型的嗎?
你知道有些孩子是閱讀型的嗎?
你知道有些孩子是模仿型的嗎?
你知道有些孩子是幻想型的嗎?
你知道有些孩子是觀察型的嗎?
你知道所有的孩子,都跟你不一樣嗎?
重點是
你知道所有的孩子,並不是可以用單一型來討論,大家都是混和型的嗎?而且各方面比重都不一樣嗎?並非所有孩子都是視覺占了70%嗎?
當我們用自以為的70%視覺,在判斷孩子時,可曾想過,有些孩子他聽力其實很好,但視覺的觀察天生比較弱,有些孩子觸覺很靈敏,他甚麼東西都要摸摸看。有些孩子是幻想型,他聽到一個神奇的理論,會開始天馬行空去想像與連結........
我們習慣,用眼睛去觀察每個孩子,期待孩子再我們的視覺下,變成同一種模式,認為那樣的模式就是好的,每個孩子都學制式化知識,抄制式化的筆記,看制式化的書,只能有制式化的習慣,最好每個都:
上課專心看老師,下課專心寫功課
沒事最好能讀書或寫測驗卷
對人行禮如儀,說話有如演講高手,出口成章
一人精通五國語言,數學從不計算錯誤
國文每篇倒背如流,四書五經無不精通
歷史地理公民,物理化學生物地科,無一不通
寫字有如大書法家,運動有如奧運選手
能克制慾望,從不打電動、玩手機、看電視
能自我約束,生活瑣事皆能完美,生命中連一個碗都不會打破
.........
這是甚麼人,這應該是電影或漫畫人物吧!若你這樣幻想著你的孩子,自己去寫本小說,應該會比較快。
留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做回他自己,發揮他自己的長處,並且有時間克服自己的短處,他不是不專心,而是他在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面對世界,如果有一天孩子真的再也不想要專心某一件事上,那就代表他完全不想要做那件事,這個時候,大概只有兩個情況,一個是他本來就沒有興趣,另一個是心中早已完全放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