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無所不在的鹽酸醬油

醬油若追溯其源頭,可能是三四千年前,由一群中國的僧侶發現的,而後漸漸傳至亞洲各地。至於為何稱為醬油呢?應該是早期在製造醬油時,有用肉類去發酵,因此"醬"中含有大量油脂,而稱為醬油。

醬油之所以香,主要是它所蘊含的胺基酸,而胺基酸是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是人類必須要的養分,因此會覺得它有種濃醇,且無法抵禦的香氣。

但醬油的氨基酸怎麼來的呢?現今大部分醬油都是用豆類發酵而成,也就是用豆類含有的大量蛋白質,去讓菌類分解(此種菌通常稱為麴,其實就是黴菌裡的一個分類),此過程稱為發酵,當菌類在分解蛋白質的過程中,會釋放出胺基酸,此時在適當時機,將發酵完成的豆子,經過殺菌、蒸煮....,最後調味,便成了醬油。

那跟鹽酸有甚麼關係,這要從二次世界大戰說起,當時日本軍勢如破竹,將中國打得亂七八糟,軍隊不斷的深入中國內陸,戰爭一打就是好幾年,許多老兵早就已經厭戰,開始想家,那種思鄉情緒開始造成士氣低落。日本高層開始思考如何讓軍人們可以提振士氣。

於是聰明的高層想到了,日本是製作醬油的大國,醬油在他們國家是很重要的調味品,若能將家鄉的醬油味送到前線去,一定可以讓士氣大振,然而正常的製造醬油方法,隨便都要20~30天,哪有那麼大量的醬油來得及送到前線。

日本人左思右想,想到了胃酸的作用,胃酸可以初步破壞蛋白質(大部分的蛋白質怕酸),許多蛋白質遇到酸時,很容易裂解成胺基酸單體或胺基酸團,於是做了實驗發現,泡濃鹽酸的大豆,只要三天以內,便能有足夠濃度的蛋白質,裂解成氨基酸可供製作醬油。

於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日本就製造出了世界第一罐的化工醬油, 將泡好的鹽酸胺基酸水,用氫氧化鈉中和後(鹽酸加氫氧化鈉,會產生水跟食鹽),剛好變成鹹鹹的,在加入香料與調味料,就成了現今大家最常買的特製醬油。

鹽酸胺基酸的用途其實不止如此,在精製乾燥後成為粉狀,撒在食物上,食物馬上就擁有豐富的味道,這就是為何孩子只要一吃過零食後,媽媽煮得再好吃都沒有用,因為絕對比不上鹽酸胺基酸粉的濃郁。

那鹽酸胺基酸醬油,到底有甚麼不好呢?在高濃度的鹽酸與碳水化合物作用下,其實會出現少量的四氯甲烷,這物質其實是一級致癌物,雖然含量通常會在政府規定的範圍之內,但所謂規定範圍,就見仁見智了。

喔!對了,還有一件事忘了講,通常純釀造醬油,是有點透明褐色,而不是黑色的,那是我們長期被廠商的調色給誤導了。我們看到黑色醬油,通常是加了所謂的"焦糖色素",這名詞熟悉吧!是的,這物質中可能含有4-mei(4-甲基咪唑),也是一種致癌物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