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僅僅只有正常化教育,才有機會杜絕邊緣人

這朵小花就算在陰暗的角落,
仍然極力往上冒出頭,讓世人看到它
但有一群人,他們的內心連冒出頭的能力都沒有

評論被霸凌這件事,我應該很適合
因為我曾被嚴重霸凌過,
曾經自己也跟心中惡魔搏鬥,
現在我是個自由教育者,
教過上萬個孩子,
深刻體會,當年自己的心情,
與正在跟內心搏鬥的孩子們,
心中的矛盾與痛苦。

我用自己的經歷、想法與接觸到的孩子們內心,探討這件事
被霸凌的成因很多,大概分享經驗中,發現較常見的幾個原因
不敢說一定很完整,但應該可以包含七八成以上的霸凌事件成因與後果
.
1.帶頭霸凌者的成因
主要分為三類,但孩子往往不知,不過這三類,彼此間會有重疊的現象需透過大量的對話,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想法

1.想當老大:這類孩子,通常在某些方面受到創傷與挫折,因而想要藉由欺負別人來
  (最多)    壯大自己聲勢,並受到同儕重視,也可以這樣說,把自己的氣,出在別
            人身上,且讓自己獲得其他跟隨者的認同。
             
            比如:在家常被父母親罵,到學校想找人出氣。(模仿父母親)
                 
                  在學校常被老師貼標籤,所以找那些老師認為優秀的出氣
                   
2.享受老大:這類孩子,喜歡被推崇,就算他們沒有挫折經驗,但通常是因家庭教育
  (第二多)  出了狀況,因此從別人的掌聲中獲得滿足,此類想藉由認同來補足心中
            缺憾。
 
            比如:家裡父母很忙,沒有親情,因此極想獲得友情,當老大就有友情。
 
                  長輩對孩子僅重視某方面成就,如課業,剩下都不管,孩子無法
                  滿足內心空虛,比如一直寫一百分的考卷,但孩子的想法全被壓抑
                  只好藉由讓同儕認同自己,而獲得滿足。

3.模仿學習:在其它團體,或家庭教育中,發現可以從欺凌他人,獲得好處,從而模仿
  (較少)    但在國中小較少看到,高中較常發生。
            比如:長輩是黑社會、或公司董事長(高階主管)、加入幫會學習。
.
2.被霸凌者的原因
被霸凌者,通常到一段時間後,會反思自己為何會被霸凌,然後開始使用一些自以為
可以保護或脫離被霸凌的方法,但往往卻會被霸凌的更慘,三種常見類型敘述如下,
此些原因,可能會交錯出現。
.
1.個性:妥瑞、亞斯伯格、自閉、過動...(我不覺得這些是病)。
   (最多)
   分析:這類的孩子被霸凌,是屬於比較單純的,原因就是他們怪,因為怪,所以被
         霸凌時的反應很有趣。

   比如:妥瑞氏症的人,會不自覺做一些動作,比如甩頭,而同學會故意去算他,一
         堂課甩幾次。
 
         亞斯伯格的孩子,較無法知道別人的情緒,且往往會讓人無法忍受固執的
         個性,因此常被霸凌,而此類孩子又容易暴躁,因此霸凌者會把他的暴躁
         視為好玩的事情,而故意玩他。
.            
2.後天:家庭(如單親、父母殘疾、貧窮、太有錢...)、疾病...,
   (第二多)
   分析:大多為弱勢家庭,家裡面的教育就是我們當弱勢沒關係,只要平安就好,
         遇到事情大多隱忍者,只要不發生紛爭就好,或自認為我們應該就是要被欺負

   比如:被欺負了,還跟對方說對不起,久了,就變成欺負你沒關係。
         被打了,家長還罵自己小孩,你一定錯了,被打活該,孩子孤立無援。

3.長輩:師長先天就喜歡或不喜歡某位孩子,使該孩子成為弱勢,就算該孩子被欺負,師長
         並不覺得有何不妥,這種狀況雖較少見,但此類孩子的反社會人格會極度嚴重
       
   比如:在某教育團內(可能是學校、家庭,也可能是補習班),因某人功課特別好,師長便
         特別溺愛,以至於順從他霸凌別人(常見於補習班為了留住高成績學生)。
     
         因為某學生功課很好,老師很喜歡他,因此被妒忌,而遭霸凌。

--------------------------------------------------------------------------------
總結:
    在每個團體,總很難避免需要一個情緒的宣洩管道,若主事者沒有能力控管,甚至放任其發展,便會出現嚴重的霸凌事件,團體性的霸凌,其實大都是跟隨效應,此效應會將霸凌同學導向好玩與威權的象徵,只要能將帶頭的孩子好好輔導,便會使霸凌事件消失。

    霸凌者與被霸凌者,是同時出現的,在形成霸凌的初始時,兩方的狀態都應同時掌握,並且輔導,才能完全杜絕此團體內再度發生霸凌。甚至有些狀況在一開始只要幾句話就可以解決,如故意將某些先天性狀況的特性,在班上特別教育
如:教導何謂妥瑞氏症,並指出其為一種先天特性...,應該尊重並且體諒其狀況。
如此,便能大幅減少霸凌狀況。

    被霸凌者,出現反社會人格是很正常的,因為在他們心中一開始會為了保護自己,而開始出現編謊言或是講大話(比如:我有很強的靠山喔!)..等等,我們認為不該出現的行為,而這也常讓我們忽略了這是他自救的方法,甚至懲處此類同學。

    此類孩子在尋找助力時(或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尋找),常受到極大阻礙或無法幫助其脫離被霸凌的現狀,便會開始尋找極端方法,此過程心中非常痛苦。因為極端的方法,要在良心與報復兩者間做抉擇,但往往到最後在無法釋懷的狀況下,便會陷入極端的狀態。

    這類狀況極度容易模仿,並且造成潮流,因為當有人開始報復時,此類反社會人格的內心,會被挑起最深層的報復行為,進而模仿與追隨。若新聞更加報導,社會仇恨反社會人格的力量更多,便會挑起他們更深層的報復,因為反社會人格的人,會認為你們這些曾經加害在我身上的人,有甚麼資格批評,這些人在掙扎中,幾乎都會想辦法讓自己克制報復的行為,如吸毒、自殘...,但這些往往會加深其內心的痛苦,最後以他個人的生命一搏,而結果往往都是大家無法承受的。

    其實解決之道,真的是教育與諒解,諒解在台灣社會或許真的很難,但教育真的是可以改革的,而當我們在思考這類反社會人格事件不斷發生的同時,是否該反省,我們在孩童時期,曾默許周遭霸凌的發生,或更曾是霸凌者本身,若身為家長、師長與成年人的我們,無法去教育孩子接納與包容他人的能力,適時且適當的阻止或預防霸凌事件的產生,那反社會人格的出現,只會繼續而無法減少。

    感謝各位看完這一篇文章,因為從被霸凌的恐懼與報復的內心深處走出來,真的很困難。當你可以同理一位曾經毫無朋友、師長願意幫助你,而你每天進到學校就會發現,桌子、椅子、抽屜內的東西全部消失,或是被破壞,你的抽屜中有坨大便,上課時打瞌睡,被人潑尿在頭上,卻一堆人在你旁邊笑,被人抓住,脫光身上的衣物只剩內衣內褲,全部的東西被丟到樓下,而你只能接受所有人的嘲笑一步一步的走到樓下去撿回來並穿上去。在這位孩子的眼中,老師只是個叫他自己要忍耐,並且該反省修正自己行為的人,而對其他加害者卻輕輕放下。

    你想,這位孩子有多少機率,成為反社會人格的那位報復者,以上不是我的故事,但是是我曾經目睹與耳聞的事實,真的只有教育才能解決這樣不斷發生的問題,不僅預防與教育下一代避免成為霸凌者與被霸凌者,成年人的我們也要深刻反省自己是否在多年前曾是這樣的過去。

    我想很多人看完這篇文章後,會想我為何會如此深刻的感觸,但我想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而那個故事,也是讓我走上教育這條路的重要元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