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阿亮變了

大部分認識我的人,只要說起阿亮,就是很會用實驗教學生
這幾天有個家長這樣問

某某:阿亮,怎麼你的課實驗變少了?
阿亮:還好吧!
某某:可是學生說實驗好像比較少做,變成看影片、講故事或玩桌遊
阿亮:喔!...............













這兩年,漸漸地把開課名稱都改了
讀懂國中物理、讀懂國中生物、生物討論課程、
國小自然探討課程
生物原文書導讀...













以前阿亮拼命的學實驗、設計實驗、找尋各種
學生可以動手做的實驗,但漸漸地發現實驗在
上課中,變成一種噱頭,而非學習主體

學生只想要做實驗,並不想要討論
學生只想看大爆炸,並不想要知識
學生回答問題,
大都變得更制式化與更多的不知道

五年前開始了第一次轉變:
我把實驗定位為一種工具,他只是我上課的工具,而非主體
主體是:學生的思考與反應。

在接下來的三年間我遇到了家長這樣問我
家長:老師,學生動手做的部分,怎麼變少了
阿亮:我希望學生能把動手做的部分,在家裡自行完成
家長:學生會做嗎?
阿亮:學生若有興趣,他就會有動力
家長:真的嗎??(滿滿的疑問)













兩年前開始了第二次轉變:
實驗不再是我唯一的教學工具,
有太多實驗我沒辦法展示給學生看
有太多感受,實驗沒辦法帶給學生

於是開始在上課加入
驚奇影片,大量科學歷史故事
生活經驗,各式桌遊
從神創造世界講到未來世界毀滅。
最近我開始遇到越來越多的家長這樣問我:
家長:老師你最近怎麼都沒有在做實驗
阿亮:還好吧!
家長:可是學生說實驗好像比較少做,變成看影片、
      講故事或玩桌遊
阿亮:喔!(無奈狀),這怎麼說呢?可以舉個例子嗎
家長:比如孩子說你上聲音的時候,沒有做實驗。
阿亮:有吧!
家長:學生說你只有拍拍桌子、拿起喇叭亂吹、放音樂
      ,都是平常可以看到的,並沒有做專業的實驗。
阿亮:喔!我知道了。














我不懂,拍桌子發出聲音,不算是實驗嗎?
不然孩子知道桌子的聲音是怎麼傳到他的耳朵嗎?

還是要拿出看起來很厲害的機器說:這台機器發
出的聲音,是經由空氣振動的疏密波,傳到你的
耳膜再到三小聽骨,最後抵達耳蝸,此時還要抓
隻動物解剖給他看嗎?


為何不能用投影機的圖片或是模型來解釋呢?
然後用影片告知孩子科學家是怎麼做這類實驗去探討的。
你希望你的孩子是有思考問題與自我學習且解決問題的能力
還是個看過很多專業實驗,然後覺得超級好玩
最後將標準答案背回家的孩子













現在阿亮要開始第三次轉變
以後會跟來上課的家長與學生說明

阿亮的上課工具有很多種
比如實驗、桌遊、大地遊戲、看影片、講故事、
還有人生大道理...
假如只是要動手做實驗,那請到各大品牌專業教室












阿亮只是個小咖。
阿亮的目標
只是想要讓孩子思考、產生興趣
或至少不討厭自然科學這樣而已
至於動手做,孩子應該是從生活中可以拿到的東西
開始揣摩或是亂做一通,而非一開始就是專業訓練
或是由別人設計的模式,做固定的嘗試。

專業訓練,應該是建立在他們已經能獨立思考且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上。


最後獻上一位充滿好奇心,正在努力從生活中學習並且自我探討的學生
他專注的表情,不正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