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以後的知識,只有兩種


    在未來的世界裡,知識將越來越多,雖然可能不再有實體書,也可能一顆小小的儲存器,就能將一輩子讀不完的資料存在裡面,但人類將面臨,應該說已經正在發生的事實,那就是知識的產出已超越人腦所能接受的範圍。若以現有的體制,未來孩子需要接受所謂的基本知識,也將呈爆炸性的成長,就算你讀了一輩子的書,你也不會比電腦google累積的多。

    以前的世界知識不多,大多用口耳相傳,能轉化成文字的實體書,少之又少,所以大家都可以讀到一樣的書,比如:東方的四書五經,西方的聖經,那個時候的人,告訴孩子讀書的目標,大都是為了人生的智慧,而所讀的科目,可能就是國文、歷史、地理或是宗教學,基本上都是人文科學類,而其他的就是動手學會一技之長,讓自己活下去的技能。

    現代化的教育,教給孩子的,讀書是為了你以後的前途,而所學的書,除了古代所謂的人生智慧,還要了解數學、生物、物理、化學與他國語言,未來或許還要加入電腦程式。然後以測驗學習成果或是找出未來適合道路的高尚藉口,來將孩子分級優劣,對筆者的觀念來講這是很不公平的制度。

    現在到未來,所有的周遭事物都將越變越快(其實現在跟以前比,已經很快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變快、資訊散播的速度變快、電腦的處理速度變快、知識的產出變快,所以大腦處理事情的轉換速度也要變快,一個人被迫必須同時處理很多事情,比如眼睛看著手機處理fb與line的訊息,嘴巴咬著一顆御飯糰,然後還要走路趕往下個地點開會。大人們如此,小孩也是如此,他們專注著手機上朋友分享的訊息,嘴巴裡咬著起床後還沒吃完的早餐,同時也正快速的踩著步伐,往學校走去深怕遲到。(而筆者現在嘴巴就正咬著一顆包子,手上還不停的敲著鍵盤)

    大人們阻止孩子接受過多的3C產品,但電腦的多功處理越來越方便,你可以同時聽著音樂,看著youtube,還能同時接受訊息的傳入,這是一種很迷人的工具。而這3C產品,在大人眼光中,是用來處理事情的,大多數的大人認為,3C產品在孩子的眼中,只是接受無用的資訊,玩樂的機器。

    但筆者認為3C產品對孩子來說,卻是寶貴的學習,他們正從現代科技中學習如何傳遞感情,分享資源,甚至虛擬寶物的送往迎來,這是需要學習與建構的,因為那是他們這個世代的"人情世故",不是我們以前的必須人與人接觸後,才能擁有的"三姑六婆"。

    你不覺得大人們很矛盾嗎?一方面要孩子學習世上所有的知識,又要孩子理解快速變化的世界脈動,但是又不讓孩子使用與應用科技所帶來的方便與效率。一方面要孩子別一直看手機,說太近會近視,但一直看著書,也很近啊!難道就不會近視嗎?(離題了,發一下牢騷)

    那在這個知識爆炸的現在,讀不完的書,學不完的知識,該怎麼辦,我們的大腦裝不完這些必要的世界脈動,跟不上世界的腳步,我們該怎麼辦,或許我們可以嘗試把世界的知識分成兩大類,一類叫工具的知識,另一類叫人生的智慧。

    人生會用到的知識種類不知凡幾,你是要盲目的收集,還是有效的管理,以前的世界,知識並沒有很多,若有能力弄到書本,或遇到有知識的長者,大家都巴不得快點挖掘寶藏,但那是因為古代並沒有太多機會可以碰到知識。但隨著印刷術的進步,網路的發達,現在要獲得知識已經易如反掌,甚至語言的障礙也將被打破,你可以想像,在不久的將來,你將不需要讀英文,翻譯的技術將會進步到及時轉換嗎。

    既然知識如此輕易取得,為何還要盲目的收集,而不是變成搜尋自己需要的工具,與自己想要的工具。大家都在討論所謂的效率,那盲目的收集真的是效率嗎?你要記得人生很短,只會前進,無法回頭,若你回到三十或五十年前的讀書年代,你還想讀一些根本用不到的知識嗎?

    所以筆者認為所謂工具的知識,就是你知道自己要用到,所以你會去學,比如我知道數學會用到,所以我去學,英文讓我可以隨意閱讀原文書,所以我要看得懂。那要學到甚麼程度或狀態,或選擇甚麼去學,那就是人生的智慧。當你可以明白自己需要,並且願意去學習時,那種自我想學的衝動,會比現在盲目收集的方法,來的有效率數十倍。你可以想想,台灣孩子從入學到可以自由與外國人溝通,學了十幾年的英文,但真正可以跟外國人聊天或自我閱讀英文書的人幾稀,這樣叫有效率,若是自己願意學的,大部分的人,認真個一年或幾個月,基本溝通就已經不成問題了。

    人們過度害怕或是每日必須的事物,未來將會被科技給取代或克服,未來你不需要甚麼都要學會,科技會幫助你生活,因為你無法奢求你的大腦,要把快速進展的世界,所有的知識都裝進腦海裡,這在過去不可能,未來更不用說,因此如何與需要用的知識產生緣分,這就是人生智慧的一部分。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搜尋與獲得知識不再是困難的事情時,你就必須清楚明白你需要甚麼知識,甚麼知識是我想要的,而這就是人生智慧的一部分了。

    各位家長,你們有想過為何孩子不喜歡學習嗎?你有想過為何孩子不從資料庫大神GOOGLE的身上搜尋知識嗎?為何你的孩子總喜歡沉浸在電玩中,而無法自拔嗎?

    這是因為他的大腦告訴他們,學習是一件相對無聊的事情,而電玩是有趣的、刺激的,可以滿足大腦對於探索世界的期待。但孩子剛出生時,對學習應該有著無限的熱忱,電玩只是學習的一小部分,何以孩子會將學習的大部分放在電玩,我想大人們需要自我反省,而理由我相信大家都各自了然,因為大家都曾經在這種考試體制下度過。

    所謂人生智慧,筆者認為是"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並坦然大步的往方向前進"。我們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他們並沒有在體悟人生,因為他的人生前半段是被禁錮的,他們看不到世界的變化與美麗,他們只能感受被框架好的命運,並嚮往著大人們認為的美好生活(最早的電玩,設定銷售目標是賣給枯燥工作的大人們,而現在許多學生認為有開放玩電動就是幸福)。

    在設定好的框架中,孩子大都知道一個生存的公式,讀好書-->賺大錢-->住好房-->最後或許能完成夢想。你覺得這樣的框架孩子會想學習嗎?筆者覺得沒有幾個人想過這樣的生活。若是孩子在小時候有更多機會,去觀察這世界的萬物,思考他人生的方向,一但他開始選擇了,還有誰擋得住孩子,而在往方向前進的路上,不斷的遇到選擇與修正,筆者認為這就是學習人生智慧前半段歷程中,最重要的課題。

    人生態度這無形的知識,是受用一輩子的,因為你無時無刻都在使用,並且是獨一無二的,這沒有辦法奪取,只能稍微模仿,沒有相同的天賦與人生經歷,是無法複製一個相同的人,而當一輩子受用的人生態度漸漸成形後,未來簡易取得的實體知識,將被人生態度所支配,擁有了人生態度,自然而然就會自行選擇想要學習的實體知識。

    生命若只剩同一種方式與框架運行,不覺得很無趣嗎?讓孩子的天賦自由,逐步的確立自己的人生態度,學會選擇與修正腳步,並在獲取實體知識的過程中,不斷的嘗試與累積經驗,讓孩子逐步的蓋出屬於自己未來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