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期望,將成為失望,或許你可以改變作法

生命總是期望著能變得更好,但那叫期望,還是稱為貪求

一位孩子平均大約都有90分以上,但遇到了段考
家長總會期待更好的成績,希望能無任何差錯的考到滿分
因此考前總會催促著孩子再多複習一下,再多練寫幾題

孩子算乖,雖會抱怨,但仍努力完成家長的心願
背負著一次次為了段考滿分,但不知為何的期望
當然這期望,是家長自認為所謂的替孩子著想

這樣的期望有錯嗎?正常來講是沒有
但這樣的期望,是不滿足的表現
不滿足所衍生出來的貪求,造就了家長的不理性
進而不斷的擴張自認為的著想,貪求也就越來越大

一位家長認為自己國小的孩子,有能力學習更多更深的科學
因此到處不斷的收集各種情報,提供給孩子參考
家長認為自己只是在幫孩子收集更多選擇
然而結果是,家長不斷的往他所期待的想像去進行
家長認為,孩子可以吸收,可以學,可以...
只要他可以,且感覺愉悅,那我就盡力提供給他

各位或許會覺得這樣有甚麼錯
其實這也不能算錯,而是算貪求
貪求給孩子更多的資源
在貪求下,家長迷失了某些一開始的初衷
接著無形中就偏離了
孩子幾乎所有可學習的內容,都跟科學有關
或許家長會認為她也安排了人文、語言...
但這些背後的目標,都只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輕易的學習科學
而孩子也因為以為自己喜歡科學,且其他的越接觸越少
便會更以為自己真的只喜歡科學,當然不敢說這樣一定不好
只是孩子的喜歡,其實是家長貪求下,有意無意的結果

貪求的過程中,因為怕結果與自己想像的不同
通常在初衷與貪求的拉扯下,心靈會過得很不安
然而這沒有解決的方法嗎?
當孩子越大,越難解決(家長與孩子都是)

或許我們夢想中孩子的情況是這樣的:
孩子知道自己的夢想,有計畫,有毅力的一步步去實行,而家長只要給予基本的支持,孩子能自立自強,穩定前進,出人頭地,成為幸福且成功的人。

但這是貪求的夢想,所以先放下夢想吧!想想實際的狀況,我們或許能這樣做
從很小開始,就讓孩子擁有自主權,把在家時間分成幾個部分,
比如:
從學校放學(假設16:00),到上床睡覺(22:00),有6個小時
那扣除吃喝拉撒的基本時間,還剩4個小時

1小時專心讀學校的書
2小時做自想做的事(除了打電動、看漫畫...以外)
0.5小時打電動
0.5小時跟父母聊天

從很小的時候,給予孩子自主的時間,讓孩子自由地發揮,
提供不設限的各類型資料與世界萬物,
讓他在2小時內有機會去閱讀,去自由的學習。
你說各類型資料從哪裡來,書可以從圖書館借,資料可以上網查,不知要準備甚麼資料,可以從各行各業的介紹,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生物的多樣性生態,人文、地理、歷史...,各種工藝、各種生活技能,有天孩子會從中看到自己想要的,他擁有自主的時間,便會自然的學習到如何消耗自主時間的能力,因此搜尋資料、自我學習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

家長要做的是甚麼?陪孩子探索世界,與孩子聊天說地,告訴孩子自己所知的人生智慧...,這些沒有太大的困難,也不需一學期2~3次的痛苦,孩子平安、歡喜、自主、自立的學習,不正是我們所最想要的嗎?

重點是,何必在意段考,期中、期末考,那只是平常學習的測驗,並非臨時抱佛腳的假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