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套移植到了教育,標準化的教學,標準化的分數,希望有標準化的學生,更慘的是標準化的思考模式,這有多恐怖,因為阿亮親身體驗過,不管是被標準化,還是標準化別人,阿亮都經驗過。
- 標準化的想像:孩子的想像,會被壓抑,當你想要把馬畫成有翅膀,就必需在額頭上畫一隻角,因為這叫獨角獸,阿不然你就是亂畫。
- 標準化的思考:當孩子的思考模式與師長不同時,會受到責罵,最簡單的就是,數學題目統一解法,能想出他人想不到的方法,應該是要被讚揚的,結果卻被懲罰,這孩子再也不想有自我的思考能力,反正只要照做,就可以受到讚揚。
- 標準化的創造力:不只是同樣的思考能力而已,你的創造要跟同學比較,而且要在同樣的標準規則中比較,比如(1)標準化材料-->你只能照這樣做出飛機模型,(2)標準化改造-->你只能調整飛機機翼角度。像這類的比賽,反正我只要比別人多測一下角度,就能贏,我只要照著別人方法打球,就可以第一名...。
- 標準化的學習:當眼前的老師,拿出了成績的獎懲辦法,接著大聲的說,你只要背出來黑板上寫的,就有分數,你只要照著我教的解題方法,就有分數。這就很像,我教一隻狗,你只要蹲下,坐下,趴下,你就會有食物吃,是一樣的。狗不需要思考這些動作的意義,只要連結到獎勵,因此孩子只會已標準化的獎勵對等標準化的動作。
- 標準化的動力:媽媽說考80分給手機,90分給IPHON,100分再給一台平板。好了事情就是,我給你多少標準獎勵,我回饋給你多少標準動力,所以當孩子拿到100分所對應的IPHONE跟平板,接著呢?
- 標準後的遺毒:當企業給員工月多的福利,生產量會越大,但是創意卻越小,當人們以標準化的獎勵模式,會限縮一個人的思考框架,而無法跳脫,因為他的大腦被獎勵給限縮了,也就是說當公司不斷地給員工更高的加班費,所呈現出來的,也只有對等的生產量,員工只會想著如何生產更多,但不太會去思考,如何讓產品更好。
綜合以上6點,若你是以標準化的方式對待教育,那"或許"會有標準化的獲得,但因為地球仍然不斷地轉動,世界不斷的變化,因此這所謂的"或許",機率會越來越低。當標準化深植在你的頭腦,這並不一定是壞事,因為社會總要有標準跟創意並行才能活下去。
所以阿亮認為最好的模式是,培養品格,讓孩子能擁有適應標準化的能力,但卻又能跳脫框架的思考模式,這很難嗎?各位可以思考看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