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讀書、孩子在學校會亂打人、孩子只要打電動...
各位曾有想過,我們用甚麼方式對待孩子這些問題
動之以情,說之以理
還是
高高舉起,重重落下
或許講道理與打罵教育都有些許作用
但往往,久了就變成碎念與麻痺
那到底該如何與孩子對話呢?
一、觀察
細心觀察孩子的每個行為,詳細紀錄
比如:孩子都偷偷在讀書的時候,把手機拿出來猛按
二、發問
面對孩子問題的第一個要件,不是道理與打罵
而是發問,捫心自問:為何孩子要猛按手機呢?
三、查詢資料
這資料不是看教養書
因為教養書,講的是別人家小孩,跟你家長得又不一樣
教養書當作小說看看,還比較有趣。
那如何查資料?
你的童年記憶,你自己小時候讀書時,都背著父母做甚麼?為什麼要做那些事情?
他是你的孩子,夫妻開始回想小時候的狀況,通常總有相似之處,為何?
因為你夫妻倆的基因啊!
四、形成假設
經由大腦回憶中的資料查詢與你觀察到的事情做比對,便能得到七八九不離十的假設。
五、設計實驗
這部分真的有困難,因為實驗要準,必須在孩子沒有心防的狀況下
所以以設計實驗的第一個步驟是解除孩子的心防
但這部分有時很困難,因為除非父母願意做極大的退讓
不然孩子通常都不敢說太多或太明。
而實驗的過程,必須要與能讓孩子誠實說出自己大腦的思考模式。
比如:你明明知道讀書要專心,但你把手機拿出來猛按,其實是為了要看看那位女孩,有沒有傳訊息回你,或在他的臉書頁面,貼上你今天跟他出去玩的照片。
六、但以上通通很難
古人講易子而教是有道理的。因為家長總用同一種慣性教小孩,而孩子在長時間的練習下,早就找到面對父母的方法,且在長久生活下來,能對孩子有耐心,並遵循上述步驟慢慢與孩子溝通的家長,也是少之又少。
阿亮沒有很厲害,是因為阿亮不是你家小孩的家長,且依據上述步驟,去思考孩子頭腦的運行方式,為何孩子不想讀書?為何孩子總會去打人?為何孩子......?慢慢思考,並從過往經驗找出回憶,慢慢比對與修正,最後終於與孩子思緒相同時,改變的契機就會到來。
阿,對了,阿亮跟各位唯一的差別可能是?
阿亮小時候忤逆過老師,還翻過老師桌
阿亮小時候被霸凌過,應該超過五六年
阿亮小時候偷過錢,為了買棋盤,跟同學完五子棋
阿亮小時候當過飆仔,打過別人後照鏡洩憤
阿亮小時候玩過火,燒掉一堆草,還驚動消防隊
阿亮小時候趴在對面家窗戶,看著別人家打藍白機
阿亮小時候.........
所以阿亮的記憶庫中,有比較多可以跟孩子比對的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