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腦中的開關,是甚麼?怎麼形成?
我們有看見與重視嗎?
阿亮上課時,喜歡在課堂上講一些科學家故事、寓言短文與人生經驗
通常會佔到1/3以上的時間,但不同的課程,孩子的反映都會不同
一、低年級科學課
孩子認真的聽故事,講解寓意後,雖不太懂,但會以童言童語來解釋他們的想法
二、中年級科學課
孩子認真的聽故事,講解寓意後,會以回饋心中想法,甚至加入個人經驗。
三、高年級自然理解課程
孩子認真的聽故事,講解寓意後,會看到他們略有所思,點頭認同,但幾乎無人回饋。
四、普通國中自然正課
約一半孩子聽故事,講解寓意後,這一半孩子略為認同,另一半孩子從頭到尾都在寫功課與複習考卷、講義、參考書、題本,大都完全沒在聽。上課本內容時,大都很認真聽講。
五、自學國中自然正課
孩子認真的聽故事,講解寓意後,會有大量回饋,且有不同意見發表。但上課本內容時,個人特質表露無遺,有的人邊畫圖邊聽,有的人略有所思,不知有沒有在聽,當然也有人認真聽講。
在阿亮的觀察與感覺中,孩子頭腦有個開關,他們會自動轉換,何種事情對他們來講是重要的,其實這應該是人之本性,但從不同性質的課堂中,可以發現,孩子的開關似乎有些已經被制約了,各位應該可以觀察到中間的差別吧!
如果對大人講故事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