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真正要講的話,在最後面
大約是五年前,阿亮開始計畫一個實驗
到今年五月中,就整整滿四年了
阿亮打算再實驗一年半,完成這實驗的最後一個猜想。
阿亮在實驗甚麼呢?
這世界並沒有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這種奇怪的分類
一開始這樣的分類,只是為了培養比較高級的員工
只要讓所有人依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就能有效的篩選與分類在工業時代下,可用的人才
而這樣的分類,至今,已深入所有人的心中,幾乎所有的人都被框架住了
國小不能學國中的知識,國中無法理解高中的難度,高中只是用來準備進入的大學的墊腳石
然後能跳一級的叫資優,能跳好幾級的叫天才
阿亮的實驗是打破框架,知識的學習不是只有疊磚塊,要整層磚塊疊完才能蓋二樓
也就是要學完國小全部知識,才能上國中,國中完全破解,才能上高中
為何不能直接先立幾根柱子,然後再往旁邊蓋牆壁
每個孩子都有天賦,天賦就好比穩固的地層結構。在地層結構好的位置,先往上立根柱子,接著再以這根柱子往旁邊發展。阿亮用這樣的思考模式試驗,大約有7成以上的5、6年級孩子,可以用理解的方式,以國中、高中、甚至大學的理論來學習國中理化,雖然這房子蓋得並不一定會多完整(也就是精熟的程度),但通常可以建立堅固的柱子,這使得房子在未來往外發展的機會增加了許多。所謂堅固的柱子是讓孩子充分理解這些知識的始末與可能,讓他們不再害怕面對這些學問的挑戰。(就比如現在大家都很重視的透明政府,要讓民眾充分了解政府做事情的邏輯與方向,民眾若認同就會積極的配合政策執行)
這實驗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國小的孩子,聽到這知識不屬於自己的學齡,便開始出現排斥。也就是孩子從很小就把被大人所制定的框架,給綁住了。而要突破這框架,通常要花3~5堂課,甚至更久以上的時間,替孩子做心理建設。
就像阿亮常跟孩子說:這些知識其實沒有很難,是因為你一開始就打從心裡排斥它。聽不懂就發問,阿亮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多說幾次。但若你認為自己一定無法認識它,那一開始它就註定離你遠去。
心理建設的過程是阿亮最辛苦的時候,因為每個班級孩子的組成、教室的環境、城鄉的家長認知差距...,都會影響建設過程的困難度與方法。但只要跳出了框架,學習的速度之快,孩子自己也會嚇那麼一大跳。
天才真的是天才,因為幾乎所有的天才,都是用盡他們所有的腦力,專注在他們想要的方面,而其它的部分,一竅不通。
而大部分的孩子,雖稱不上是天才,但只要突破框架,讓他們天生賦有的能力得以發揮到極致,絕對輕而易舉的就能超越,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假資優。
能救台灣的只有教育,跳脫教育的框架,讓每位孩子都能真正發揮他的天賦到極致,才有可能讓丁點大的台灣,破解現有的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